本帖最后由 射蛟台下 于 2021-12-30 12:13 编辑
说起因于当时蒋介石的焦土抗战决策,起于误会发生于1938年11月的长沙文夕大火,心潮难平(姑父不幸罹难,不久姑父的父亲陈慎登先生病逝)。时为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备受垢病,故当即有人撰联讽刺:“上联:张皇失措,百里都城一把火,下联:治湘无方,三个人头一万元,横批:中心何忍?”这是个嵌入张治中三字的对联。”张治中虽然背了锅,但毕竟大火烧了五天五夜,冤死了3000余众,城市损失惨重,他是主一方之事的,被骂一骂也不算委屈。
这是现在的什么位置?老地委那里吗?
又来了,又来了!留着下午慢慢看
雨声依旧 发表于 2021-12-30 11:23
这是现在的什么位置?老地委那里吗?
是说‘安徽省政府’吧,在人民路上大门楼里,新光电影院对面的大院里。
50年代初,人民路新光电影院对面那里就叫人民广场了,一片空地加北边一个防空洞口,似乎那么多房子都毁于鬼子轰炸。不过我觉得更像孝肃路老地委,那个会议厅是否就是今天仍完好的会议大厅?
我也上几张老照片吧,先上一张解放初期安庆地图吧
雨声依旧 发表于 2021-12-30 21:15
50年代初,人民路新光电影院对面那里就叫人民广场了,一片空地加北边一个防空洞口,似乎那么多房子都毁于鬼 ...
看老地图,‘安徽省政府’办公地点就是靠东围墙一侧的一长条(图中右下方)。其他地方还是空地。
人民路大转盘历史变迁,现在被步行街糟蹋得不成样子了。
本帖最后由 胡宜虎 于 2021-12-30 21:59 编辑
安庆的老城门
80年代初的杨家拐,安庆第一拐:
四眼井
德宽路
双井街
胭脂巷西口
改建前的龙山路
任家坡(英王府)
玉琳路
皖西南最大的小商品批发零售市场“枞陽门”
安庆市龙山路滨江苑的耀华商场
安庆物资贸易中心大楼
百货大楼,建与五十年代
吕八街旧景
四牌楼老街
倒爬狮街商铺,女孩子们特别喜欢在这里挑选自己喜爱的衣服
国货街旧景,那时也是安庆人逛街购物必到之处
清洁堂,始建于清光绪四年,光绪九年秉承巡抚裕禄批准,将马王庙、三清殿旧址改建为为“清洁堂”。1988年旧城改造,改建成清洁堂商场,保留了明、清徽派建筑的风格。摄于上世纪80年代
天后宫小商品批发市场
大南门街旧景
老大南门,回民居住的地方
图为四方城一隅摄于上世纪90年代
位于安庆龙门口街与龙山路交界处摄于上世纪80年代
位于北正街与小珠子巷的龙神祠巷。据说,龙神祠巷因历史上有龙神祠而得名
西门玉琳路老街
锡麟街南段旧景
孝肃路
安庆四中
崇文中学前身
旧时商会
旧时太平寺小学大门
杨家塘民办小学
1930年代,安庆大南门外江岸,安庆电灯厂
安徽第二桥
安庆振风塔民国老照片,照片正面的英文大意为“中国扬子江河边的安庆塔,250高
安庆洪侯船室旧貌
城西皖河口
合安公路,二连中转站的马路
旧时的安徽大学
老安庆十二景之一(瀼溪澴曲)
远眺大观亭
安庆四中老街
彩插 安庆地市革委会成立大会会场
人民路邮电局旧貌
老字号名吃,韦家巷汤圆
留真照相馆,这留真名字还真形象
民国时期,安庆,城西八卦门内外商铺
图为高井头的光荣旅社
位于城西德宽路的安庆印染色织总厂
吴越街路口,街头的“月伴堂”,它的前身是安庆市跃进日夜商店,开设于上世纪70年代,是当时安庆第一家24小时营业的商店。
新光电影院
早年大南门清真牛肉包子就名扬海内外
这是抗日战争时期由侵华日军制作并发行的军用明信片
老安庆迎江寺一带
大观亭近景
胡宜虎 发表于 2021-12-30 21:54
安庆的老城门
前四张是城门。分别是西门(正观门、八卦门);大南门(镇海门);北门(集贤门);小南门(康济门)。
后两张可不是城门。
缺了东门,枞阳门。
安庆以前是真发达:L
部分建筑完全可以复建,提升安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和地位,好的历史资源要珍惜和利用。
旗杆街 发表于 2021-12-30 21:49
看老地图,‘安徽省政府’办公地点就是靠东围墙一侧的一长条(图中右下方)。其他地方还是空地。
50到60年代,确实有东边一条小路通里面,里面(相当于现在的皖宁公寓及其前面的一条路)是市委(后来曾作为团市委驻地),而金华联那里一大片是儿童乐园(每年春节前后也是安庆杂技团演出地),那条路口靠近人民路的拐角曾有一家水壶炉子。儿童乐园那片地大办钢铁时是宣教口小高炉炼铁的地方。当年我在四中,也在那里锤过焦炭和石子。这些过去了60年 事,不谈也罢。
黄甲山那里的四中大门我没有见过,黄甲山街北边边是四中操场,四中操场北边穿过一处门洞出来是玉琳路延长线(记不清是否也叫玉琳路),门洞对面就是四中老大门,进门要上个大坡。这些是我的亲历和记忆,之前大门是否在黄甲山我不清楚。
日寇侵华,不可饶恕的罪恶;国土沦丧,民族的耻辱;生灵涂炭,惨痛的记忆!
旗杆街 发表于 2021-12-31 05:54
前四张是城门。分别是西门(正观门、八卦门);大南门(镇海门);北门(集贤门);小南门(康济门)。
...
补上枞阳门:
我看到北京被拆除的城门和古建的帖子,那才叫一个可惜太可惜,相比之下,有些许安慰。
风节井,是为纪念余阙及其家眷。
余阙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领兵镇守安庆。当时,红巾军徐寿辉正率部围攻安庆,城周尽树寨栅。余阙从小路入城后,即开仓赈济饥民,亲自率兵迎战,大破之,拔双港寨。
至正十八年(1358年)正月,陈友谅大集诸部,树栅塔、飞楼昼夜环攻安庆城。余阙徒步提戈,率军往救西门,战于清水塘,身负重创十余处。红巾军从城外蜂拥而入,突然城中火起,他见大势已去,遂自刎,沉于清水塘中。陈友谅感其义,派兵觅得其尸,殓葬于正观门外。其妻蒋氏、妾耶律氏、女安安,闻余阙死,皆投井自尽。后人将该井名"风节井",并建"一家仁亭"于井旁。此井位置大约在吴越街与孝肃路交叉口处。